1产品外观的情感设计
刘勰的《文心雕龙·诠赋》中提出“情以物兴”,“物以情观”。就是要工业设计师们以“物我交感”“心物应合”双向生成的设计理念,将自然形态转化为富于生命力和情趣的设计形式,从而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。如果一个产品的外观能够唤起消费者的美好情感,能够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,就可以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美感。俄国著名的作家托尔斯泰也曾表达了对艺术的看法,他把艺术看作人与人相互交际的手段之一。他写道:“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,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,用动作、线条、色彩、音响和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,使别人也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,这就是艺术活动。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;一个人用某些外在的符号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,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,也体验到这些感情。”作为产品的情感主要是能带给消费者新奇感、独立感、安全感、感性、信心和力量感。
2、消费者的审美心理的发展趋势
消费者的审美过程是由产品的客体,通过消费者的感觉器官包括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嗅觉、味觉等,接受到产品的各种信息,然后对产品产生审美体验,从而,获得审美享受。当然对产品的外观审美主要是通过视觉和触觉。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是丰富多彩的,审美心理包含着许多因素,比如有文化、地域、经济、年龄、性别等因素,她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,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,唯一不变的是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,消费者的审美要求也是多层次的、多样化的。消费者审美心理既有个性,又有共性。无论是谁,他对雄伟、壮丽的金字塔、精美绝伦的故宫都会欣赏的。
3、消费者的审美标准
从人类一诞生起,美就以最切近又最神秘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的精神世界,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就是和谐。而黑格尔认为“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”。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美的东西,车尔尼雪夫斯基就认为“美是生活”。他说到“任何事物,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,那就是美的;任何东西,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,那就是美的”。设计师不仅要发现美,还要创造美,要深入生活实际,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、风俗习惯。设计的产品要贴近生活才能产生美感。
4、产品外观设计应符合消费者的审美标准
为了使产品迅速变成商品,生产也越来越关心大众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。设计师首先要了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,才能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审美的产品。
5、个性与共性
设计师要处理好审美心理的个性与共性,在拥有一定共性的前提下,努力创造个性。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要求。关注人是设计师的兴趣所在,要想让人们拥有好的、可靠的和能够带来幸福的东西,这些东西实用、功能性好,令人愉悦、有吸引力、富有魅力、充满娱乐性,服装设计师对个性与共性最敏感,设计师总是千方百计地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服装款式,而一些服装生产厂家总是模仿和抄袭最新的款式,实际上,一款服装并不适合所有人,因穿着者的身材、气质、年龄、种族的不同,每个人应穿出自己的个性。中国妇女穿着旗袍能充分展现东方女性秀丽、端庄的魅力。西方的男子穿着西装能使他们显得英俊、潇洒。
6、继承与创新
比如有些名牌产品,它们的外观带有品牌的突出特征,英国的劳斯莱斯,作为一款顶级房车,是上流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象征,融入其中的技术含量随着时代、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、完善,但汽车的整体造型风格与设计理念却得到了倍加用心的保留,汽车的前水箱冷却罩的方正、大气、冷峻、秩序感十足的造型及上方的小天使形象一直保留到今天。形成的便是人们认同的劳斯莱斯的印象。保持原有造型风格,商家通过其品牌效应,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,深一层便是商家善于利用大众对于品牌形象的认知心理。当然只有继承没有创新是不行的,人在潜意识里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。即使一个产品的外观很好,如果长时间的一成不变,也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。一般的审美心理过程都是由欣赏---平淡----厌倦。各个手机的生产厂家都不断推出新款的手机,造型、色彩和材质都不断变化,以满足消费者求新的要求。找寻新的造型,充分利用材料和其转化的过程,跟随人类行为的潮流引领设计师超越平常生活看得更远。
7、运用新材料、新工艺创造出新颖的产品外观
当今社会是个新材料、新工艺层出不穷的时代,要满足消费者求新的审美要求,设计师必须会运用新材料、新工艺来设计产品,例如,等离子体的显示板(PDP)是一种平板型主动发光器件。它利用惰性气体在一定电压的作用下产生气体放电,从而形成等离子体,直接发射可见光,或发射真空紫外线以激发光致发光荧光粉而发射可见光。PDP按驱动方式分为交流和直流,尤其是AC—PDP具有伏安特性非线性强、亮度高、视角大、响应快、寿命长和环境性能强等优点,成为大屏幕壁挂电视的主流产品之一。如今有快速成型工艺、逆向工程技术等可以生产出复杂造型的产品。
8、设计创立品牌形象,吸引消费者
设计师并不只是被动地去迎合消费者的审美趣味,而是可以通过创立品牌形象,提高大众的审美品位。优良的产品,同时也是艺术品,消费者在使用商品的同时,也可以得到艺术享受。